3月27日,《Agri-star松土促根劑研制與應用》項目成果鑒定暨產品新聞發布會在鄭州召開。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廳、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教授組成的專家鑒定委員會對該項成果進行了鑒定。專家認為,Agri-star松土促根劑具有松土與促根雙重功效,在產品研制方面實現了創新,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需求,適用大面積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圖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廳、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教授組成的專家鑒定委員會對該項成果進行了鑒定)
據悉,Agri-star松土促根劑項目由中國農科學院農業資源與區劃所、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廳、河南省農科院、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商丘市土肥站七家單位共同承擔完成。項目國家專利發明人、河南省火車頭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研究員張傳忠代表項目組向前來參加鑒定會的專家代表匯報了Agri-star松土促根劑研制、試驗示范與推廣應用方面的情況。
近年來耕地出現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貧瘠化與土壤板結疊加,致使耕地質量大面積下降。板結土壤已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之一,直接影響著農業產量和農產品質量以及農民增收步伐。與此同時,目前市場上的土壤改良產品的特點是配方單一、功能簡單和效果不穩定等等,那么,研制具有松土與促根雙重功效的土壤改良產品,擺在了廣大科研工作者面前。從2007年開始,張傳忠研究員與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徐明崗研究員、河南省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張慎舉教授,以及河南省農業廳、河南省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多位專家、教授協同攻關,歷經7年的潛心研究,采用多種有機、無機化合物及微量元素,成功研制出Agri-star松土促根劑。該產品經田間試驗表明,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疏松根層土壤、打破根層土壤板結,改善根層土壤生長環境,有效協調土壤根層的水、肥、氣、熱因子,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改善了耕層微環境,健康了土壤,又能顯著促進根系的發育,大量增加作物根系;增產效果非常顯著。2014年1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13 1 0067402.9。
( Agri-star松土促根劑國家專利發明人、河南省火車頭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研究員張傳忠代表項目組參加鑒定會的專家代表匯報Agri-star松土促根劑研制、試驗示范與推廣應用方面的情況)
在產品新聞發布會上,專利發明人、張傳忠研究員針對記者關心的產品農田使用效果、使用量和適宜性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說,為了進一步驗證Agri-star松土促根劑的農田使用效果,項目組從2007-2014年分別在豫東、豫北、河北等沙土、於土、兩合土等不同的土壤類型上對小麥、玉米、果樹、蔬菜、花生、棉花等作物上安排各種試驗96個,小區試驗面積達108畝。得出各種試驗數據15000多個。其中,2011年6月10日由商丘市科技局組織的以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郭天才教授、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王紹忠研究員、寶德俊所長、河南農業大學謝迎新博士等組成的專家組對田間試驗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畝產小麥722.8公斤,畝增產159.1公斤,增產率28.2%。同年商丘職業技術學院主持承擔的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的強筋小麥新品種超高產攻關項目,作為主要增產措施,施用該產品創立了機收實打100畝平均畝產740.3公斤、15畝平均畝產756公斤的超高產紀錄。據不完全統計表明,從2009年以來累計推廣Agri-star松土促根劑761.8萬畝。并通過多區域、多點次和多種作物試驗表明,在與配方肥配合施用的生產、生態及技術條件下,每畝增施Agri-star松土促根劑1公斤,農作物畝增產在10%~30%。
鑒定小組成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吳玉光教授表示,據調查,目前造成我國耕地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土壤貧瘠化和土壤板結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主要還是人為因素,尤其是化學肥料的不合理施用顯得更為突出。土壤板結較為嚴重地區每年造成減產損失達到5~10%,個別地塊造成絕收或棄耕,給農業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造成不利影響。Agri-star松土促根劑研制的成功,為修復土壤原生態找到了“良方”,建議政企聯手,媒體加大宣傳推廣,讓這個好產品惠及千家萬戶。
(Agri-star松土促根劑鑒定成果新聞發布會會場)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參加了產品成果鑒定會暨新聞發布會。
(來源: 中國農資導報網)